概述
将公司的代码编写规范文档进行深度处理与转化,通过自然语言处理(NLP)技术,将规范文档中的条款、示例、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结构化提取,利用向量数据库存储这些知识,使其成为AI可高效理解和调用的知识库,为后续代码审查提供精准、权威的规范依据。
借助rag技术及AI大模型检测代码缺陷
项目部分截图
技术方案概述
(一)构建代码编写规范知识库
将公司的代码编写规范文档进行深度处理与转化,通过自然语言处理(NLP)技术,将规范文档中的条款、示例、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结构化提取,利用向量数据库存储这些知识,使其成为AI可高效理解和调用的知识库,为后续代码审查提供精准、权威的规范依据。
(二)编写system prompt
精心设计AI大模型的 system prompt,将AI大模型的角色精准定位为专业的代码审查专家。在prompt中明确要求AI大模型将构建好的 “代码编写规范知识库” 作为 “编码规范” 的权威参考依据。同时详细规定AI大模型在分析Java代码时,需从代码风格、语法规范、性能优化、安全漏洞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审查,并以清晰、准确、可操作的方式给出 “修改建议”。
(三)编写user prompt并提交待扫描代码
开发人员通过特定的交互界面或工具,编写user prompt,并将待扫描的代码作为输入内容填入其中。user prompt 可以包含一些特定的指令或说明,引导 AI 大模型更有针对性地对代码进行审查。例如,开发人员可以在 user prompt 中注明代码的功能模块、开发阶段等信息,帮助 AI 大模型结合实际业务场景进行更准确的分析。
(四)AI大模型结合RAG技术进行代码审查与修改
AI大模型在接收到 user prompt 和待扫描的代码后,利用RAG技术从 “代码编写规范知识库” 中检索相关的知识信息。结合自身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,对代码进行深入分析审查。在分析过程中,AI大模型会将代码中的各个部分与知识库中的规范进行比对,识别出不符合规范的地方,并根据检索到的知识和自身的推理能力,生成详细的 “修改建议”。开发人员根据这些建议对代码进行修改,完成代码审查和优化的流程。
二、技术架构图
与传统代码扫描审查技术对比
对比维度 | 传统代码扫描审查技术 | AI 大模型结合 RAG 技术 |
---|---|---|
审查依据 | 基于预先设定的规则库,规则较为固定 | 结合动态更新的知识库和 AI 大模型的推理能力,可灵活适应不同场景和新的规范要求 |
审查深度 | 主要关注语法错误、常见代码缺陷等表层问题 | 能从语义理解层面,深入分析代码逻辑、性能和安全隐患,发现潜在问题 |
修改建议 | 提供较为笼统的错误提示,缺乏详细的解决方案 | 给出具体、可操作的修改建议,甚至包含代码示例和优化思路 |
扩展性 | 新增或修改规则困难,需人工编写和调试 | 通过更新知识库和调整 prompt,可快速适应新的代码规范和业务需求 |
四、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
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
1、知识库构建与更新:
难点 :从非结构化代码规范文档中精准抽取知识,并保持其完整性和逻辑连贯性;随着技术不断发展,新的代码规范和最佳实践不断涌现,知识库需及时同步更新,否则会导致审查依据滞后。
解决方案 :运用前沿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,如命名实体识别、关系抽取等,对文档精准解析转化;建立实时监测与更新机制,对接公司规范修订流程,确保知识库动态更新,始终契合实际开发要求。
2、模型理解偏差与准确性 :
难点 :AI大模型虽具备强大能力,但受训练数据局限性、代码表述复杂性等因素影响,可能对特定代码逻辑理解出现偏差,导致修改建议不准确。
解决方案 :采用人工校验与反馈修正机制,邀请资深开发人员定期对模型输出进行审核,将错误案例反馈至模型进行持续训练优化;不断优化 system prompt 和 user prompt 的设计,提供更详细的背景信息和明确的审查要求,减少AI大模型的理解偏差,同时对复杂代码片段进行分块、注释补充处理,降低模型理解难度,提升建议准确性。
3、输入AI大模型的数据超过token上限:
难点 :当数据量过大时,AI大模型会因输入token超出限制而无法正常处理,导致代码扫描及审查任务无法顺利执行。这会严重影响审查效率和效果。
解决方案 :优化知识库管理与检索策略,对知识库进行深度分类,按照代码规范的不同(如语法规范、命名规范、性能优化规范等)主题进行分层,在每个主题下再根据适用场景、版本等进行分区存储。这样在检索时,可以缩小检索范围,快速定位到相关知识,提高检索效率与准确性。代码切分与分批审查,根据代码的功能模块、类结构等逻辑,将超长代码合理切分成多个代码片段。将每个片段分别输入 AI 大模型进行审查,最后汇总审查结果。
最后编辑:admin 更新时间:2025-07-11 10: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