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使用好AI
修改时间:2025-07-11T14:34:35+08:00
课题名称:如何使用好AI——从理解模型到高效落地
一、引言:AI为什么强大,却常常“不好用”?
- 人们对AI的高期望与实际使用中的落差
- 误区示例:滥用ChatGPT、模型输出不稳定
- 引出本课题目标:掌握从模型原理到实践应用的核心能力
二、模型选型:不是越大越好,而是合适最重要
- 通用大模型 vs 行业模型 vs 小模型
- 开源模型 vs 商业API:能力、成本、安全对比
- 如何根据场景选择模型(问答、创作、客服、代码、语音等)
三、语言模型 vs 推理模型:你真的知道你在用什么吗?
- 什么是语言模型(LLM)?什么是推理模型?
- GPT系列、Claude、通义千问、DeepSeek等模型的类型划分
- 混合智能模型:Agent、工具增强、插件系统简介
四、模型原理通识:不懂结构,就别怪它不听话
- Transformer 原理通俗解释
- Token、Embedding、向量语义
- 模型训练阶段 vs 推理阶段
- 为什么Prompt会决定模型表现?
五、上下文长度与记忆力:AI的“短期记忆”机制
- 什么是上下文窗口?
- 为什么上下文太短会导致“答非所问”?
- 如何用RAG、外部知识库扩展模型记忆?
六、常见误解与困惑:AI为啥回答不合人意?
- 用户表达不清 vs 模型理解不到
- 模型输出“编造”现象的底层原因(幻觉 hallucination)
- Prompt设计不佳 / 缺乏系统提示
- 如何调试AI回答质量?(提示调优 + few-shot 示例)
七、高效使用AI的核心策略
- Prompt工程实战:角色定义、场景设计、格式限制
- 构建多轮对话逻辑与上下文管理
- 工具增强AI:RAG、插件、函数调用、数据库联动
- 数据闭环:采集用户数据 → 训练优化 → 热更新部署
八、真实应用案例分析
- 企业客服系统中如何用好AI
- 智能文档问答系统设计
- 结合流程自动化(RPA + AI)的业务场景
- 低代码平台集成AI的实践
九、未来趋势与能力建议
- 多模态融合(图+文+语音)
- 长上下文与记忆增强(如Claude 3, GPT-4o)
- 私有化部署、安全可控的大模型
- 从使用者向“AI能力构建者”转型